myideal

值班


今天一整天都是大雨倾盆,甚至还有几会儿暴雨。天空自然阴沉沉的。玻璃窗外挂满了雨滴。只是,这不是家里的窗,而是单位的……嗯,我的意思是,我已经在单位值了8个小时的班,接下来还得值2个半小时才能回家~ 😉

学做面包


昨天上午和老婆带着阿嫩去学习了一堂西点课。说起这西点课啊,就是学做西式糕点的。去年报名了中点课,学学觉得还不错,于是今年又报了西点。课是前段时间就开始的,已经学了月饼,海绵蛋糕,曲奇饼干。

昨天学的是小圆面包。这面包啊,做起来真是复杂,我们去的时候,老师已经 阅读全文

暴力销毁学生手机的方式不可取


近期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带有视频的新闻,10月8日在河南南阳,某中学举行手机销毁大会。几十部从学生没收来的手机被扔进水桶,用锤子猛砸砸烂。而前一阵,也有一段班主任要求其班上有手机的同学,把手机扔进水桶的视频曝光。从视频中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在扔手机的那一刻是多么的不舍。但是没有办法,在面对班主任的强势下,众人还是都照做了,把手机全部进入水中。家长们对学校和老师的这些做法也很配合,都说这是为了孩子好,不让孩子受到手机网瘾的影响。

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这样的做法,真的能给孩子带来好处吗?

菜刀会沦为不法分子的作案工具,难道就要销毁菜刀吗?电脑网络会让人得网瘾,难道要禁用电脑和网络吗?驾驶汽车会发生交通事故,难道就不准驾驶汽车了吗?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不能一概而论。这种“虎门销烟”式的销毁手机的做法,只能让人们看到部分老师和家长在网络化时代的面前,体现出对新生事物所产生的问题不能精准地解决,从而产生了不恰当的处理方式。

且不论销毁私人物品是否涉嫌违法,更重要的是,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手机,而在于人。贪玩手机会影响生活和学习,是因为老师和家长们的教育方法不到位,而非手机本身的过错。因为玩手机而销毁手机,无疑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象,而非实质。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死板方法。

如果老师和家长们能因势利导,多和学生沟通交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那么,问题应该会得到解决。例如利用手机查阅生活窍门知识,在没有台式电脑的环境中,用手机发送邮件快捷地传递学习资料,教会学生们在外出时准确利用手机的导航定位功能,遇险情及时报警联络等等。在学习中,也可利用手机在网络上获得解答难题的思路及参考方法,获得课外知识,业余时间利用通讯软件组织学习讨论小组,进行异地交流等等。这些都是手机使用中有益的一面。

同时某些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也应该克制自身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无论吃饭或临睡前,都埋头玩弄手机,失去了和孩子沟通交流的宝贵时间,而使他们对父母的不良行为耳濡目染,导致他们也养成了沉迷手机的坏习惯。

何况,锤子砸,扔水桶,暴力销毁手机的行为,难道就不会给孩子带来阴暗面的影响,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的种子吗?这类销毁行动,会让部分学生感到自身的权益受到了侵害。虽然表面上会顺从,但也会让他们对老师和家长们产生抵触和不满。亦会使他们觉得自身,包括自身的财物都是成人们的附属品,没有任何被尊重和被保障的权利,成人世界可以利用威严随意处置这些物品。

同时,因为这种“砸”,“扔”的行为方式,是老师“示范”给学生的“榜样”,部分不理解老师良苦用心的学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老师“教”给他们的正确行为。将来一旦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自认为有理的一方,或许也会想起用今天这种砸,扔的暴力行为,理直气壮地去对付另一方,而不会感到有任何不妥。因为当时老师处置他们的手机,也就是用的这种行为呀!

诚然,这样的“砸”、“扔”行动,是会给学生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威慑”,短期内孩子是没手机可玩了。但,兴一时之利,留长久之弊。现实的手机没有了,心中的“手机“还在;表面的刺头拔除了,问题的根源还在。并且这个问题根源不在学生,恰恰在于发起这类销毁行动的老师和家长。

只要成人世界还要利用威严随意处置孩子们的物品而忽略他们的感受,自身却沉迷于微信,手游,追剧等手机世界中;只要老师和家长们还只是一味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教育,缺少和他们心与心的沟通交流;只要之后没有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利用手机,让他们明白沉迷手机的危害等后续的跟进,那么仅仅凭借这样一次两次“虎门硝烟”式的暴力销毁手机行动,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

从教师学生互扇巴掌的新闻引发思考


近日,一则视频新闻传遍了网络。视频中一名女教师在批评一名男学生,那男学生不服气,向女教师顶嘴了几句。可能是顶嘴的话语有些过分,女教师竟然一个巴掌扇了那名男学生。而接下来的一幕,更是令人震惊,男学生立即回扇了女教师一个巴掌!

这则视频在网上掀起了诸多思考。按理说,教师是启迪学生心灵和知识的窗户,学生也应该尊重教师如父母。但近年来,时不时地爆出教师体罚学生,学生殴打老师的负面新闻。这不得不令人深思。虽然这些极端的新闻也仅仅是极个别的例子,但从总体氛围来说,师生关系已经不像以前那么融洽了。

究其原因,首先是整个社会的浮躁心态,如今社会崇尚名利,部分学校和教师以以单纯的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标准,偏力于狠抓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应试教育而教学,仿佛好成绩就代表一切,却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尊师重道这些古已有之的优良传统在学生身上早已缺失殆尽。

同时部分教师不会关心学生的心态,不从学生的思维角度去体会、理解他们的情绪和诉求,一味地以成人世界的眼光看待学生们的种种举动。这样就造成了与学生之间的隔阂。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现在的孩子们大都从是独身子女,从小被父母的溺爱所宠坏。有些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养成了自私自利,甚至残忍的性格,仿佛世间一切都要顺着他的心意,稍有不顺,便大发脾气,受不得半点委屈。同时这也是校园暴力催发的因素之一。

如此这般,不懂得学生心理的教师,遇到娇生惯养的学生,二者之间肯定无法融洽地沟通,也肯定会发生各种矛盾了。要解决个问题,让师生融洽,根子还是在学校和教师这边,应该还是得从教育抓起。这个教育,并不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教育,而是对学生做人的教育,尊师重道,尊老爱幼的品德教育。这种教育,亦是需要学校和教师们,甚至整个教育界改变一味重学习成绩的功利教育之后,才可实施的。同时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倾听他们的心声。相互包容,才能做到相互理解。

另外,对于学生的家长们来说,不可过分溺爱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也是需要时刻教导孩子尊老爱幼,教育他们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毕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对孩子的品行影响甚大,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只有教育界,学校,家庭共同配合,努力,才能纠正当今不融洽的师生关系,更是只有共同的努力,才能给学生,给孩子一个完整的人格,一个优良的品行。有了完整人格和优良品行的学生,才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才能发挥出学习的热情,踏上一条光明的前程。

杭州湾湿地公园半日游


IMG_20171007_114303
IMG_20171007_111907-01
IMG_20171007_114233
IMG_20171007_113248
IMAG2354
IMG_20171007_101806
IMAG2346
IMAG2347
IMAG2343
IMAG2348
IMAG2338
IMAG2307
IMAG2335
IMAG2329
IMAG2328
IMAG2301
IMAG2295
IMAG2290
IMAG2292
IMAG2286
IMAG2288
IMAG2287
IMG_20171007_103648
IMG_20171007_111845
IMG_20171007_110741
IMAG2351
IMAG2314
IMAG2303
IMAG2302
IMAG2289
IMAG2298
IMAG2294
IMAG2284
IMAG2279
IMAG2277
IMAG2264
IMAG2275
IMAG2283
IMAG2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