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

到北京的第四天


又是一天过去啦。今天是到北京的第四天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北京也有点了解。这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同时也有着中国百年历史的沧桑见证。

今天参观的圆明园残骸就是历史的见证,只不过是一段屈辱史。当年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烧毁的圆明园遗址,在清晨北京灰暗的雾霭天气中耸立,显得格外凄凉。遥想当时的圆明园是多么辉煌,而今只余残柱断壁,无声地控诉着西方强盗的罪恶。也昭示着当年满清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参观的点就兽头喷泉遗址,蓄水塔和大水法等这些。那帮西方强盗还真是无耻,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文明人,满清是野蛮人,可是谁见过闯人家家里杀人放火的”文明人”吗?想当年他们抢去文物可是白拿的,如今中国要收回,却只能花大把的金钱买回来。看来西方人是果然够”文明”,够”人权”的哦。

对啦,今天老婆的晕车终于有所改善,整个人也看起来精神多了。这都归功于那些晕车药和晕车贴。确实够效果。您晕车吗?您正在被出行晕车晕机而烦恼吗?请服用××牌晕车药……哎,又跑题了,都给人家打起广告来啦。哈哈~

言归正传,途中我们还参观了清华大学……的校门。好不容易来趟北京,看个清华就只能看门,真是让人遗憾啊。不过还好,人说”连门都没有”,至少我们见过门了。我想得看仔细喽,以后咱有孩子了,他能考进清华北大,今天就当帮他认个路吧~

颐和园依然有好多的游客,人挤人,不挤死人也得被挤得找不到北。幸好跟紧了导游。其实颐和园就一皇帝游山玩水的地方。满清的慈禧太后,在这里玩着玩着,大清朝就给玩完了。这颐和园有一片非常大的水域,里面还有座小山。其实山和水是乾隆皇帝以治水的名义给填出来和挖出来的。而最后,仅仅是为了享乐,满清不亡才怪呢。

下午就是逛街,北京前门大街。吃的和用的都是正宗老北京特产。其实这雾霭的天气,灰蒙蒙的一片,污染严重,街也没啥好多逛的。但是因为老婆晕车好了,特有精神,所以就拉着我四处乱窜。我们买了三袋全聚德烤鸭和一些吃的。我都腰酸背痛啦。

明天据说还有毛主席遗容参观,是头一天时因为关闭而没去的景点今天晚上继续早点睡觉吧。我现在都上眼皮打下眼皮了……

这就是我来北京的第四天。昨天爬长城手脚酸痛,现在还没好。明天晚上就可以回家啦,只是居然是傍晚的动,回到家只能是半夜了。

到北京的第三天


今天的行程大概是最累的一天吧。清晨如昨天所说,6点钟左右就出发了。早晨是在车上吃的,也就一个鸡蛋外加两个面包而已。

感谢老天,路上没堵车,让我们幸运地抵达了长城。这回爬的是居庸关长城,左面陡峭,右面稍平。但是因为右边人实再太多,多得像蚂蚁一样,只好爬左边了。

啊!长城啊,你真他妈的陡~一格阶梯就要75度角啦,爬上去腿酸,爬下来腿软,手扶着铁栏,脚打着寒颤。一不留神摔下来,整个人就是保龄球,哗啦啦啦往下滚。这保龄球还能保龄,人滚下来连命都保不灵啦……真想不明白,古人是怎么在如此陡峭的阶梯上奔来奔去打仗的啊。

当然,居庸关依山而建,形势险峻雄伟,倒确实是个可看之处。回程的路上导游说了个顺口溜,”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一身汗,再到长城是傻蛋。不知爬过的各位是否有同样感受呢?

还有个坑爹的是,长城上几乎每块砖都被游人刻上了名字,什么”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的话语。我想那一定是就是传说中的傻蛋,因为只有傻蛋才会破坏自己国家的文物~

回去吃午饭的路上,依旧幸运地没怎么堵车。但不幸运的是,我那可爱的老婆又开始犯晕车病啦!又是吐了好几回。其实她平时身体非常好的,外面去也从来不会晕车。但悲催的是她仅仅不晕车,而非不晕机,更非晕机后不会晕车……

总之,她的呕吐物”光荣”地消灭了三四个垃圾袋,也害得我对她心疼了一个下午,恨不得晕车的是我,健康的是她。现在她很早就睡着了,亲爱的老婆啊,祝福你明天会变得精神起来吧!

下午看的是鸟巢和水立方,还有孔庙和国子监。其实那鸟巢充其量就是一个体育场,造型就像我三个月不理发不梳头一样。你们想看微型鸟巢吗?我坚持三个月的发型,保证你们都能看到~水立方就是一个游泳馆,长得像小孩玩的魔方扩大N倍。据说水立方晚上看才漂亮,可惜白天就没啥效果了。

奥运广场上依旧是人多,挡住我拍照的视线。不过也拍不了多少照,一来导游给我们的时间少而广场大,二来身边有位处于晕车而精神萎靡不振的老婆……

接下来就是孔庙和国子监。孔庙当然是祭祀孔子老先生的地方,想当年孔子因才施教,广收学徒,不设门槛;而如今学校唯成绩是标准,忽视学生的其他潜能,就连高考分数线,每个地区都不一样。孔子若知后世如此,定会气得活过来。

当然他气活过来的理由可不止这些,看看国子监里孔子像前那些满是钱币的箱子,大概是什么功德箱之类的吧,就此足以令儒家汗颜。我觉得在孔庙,在国子监放置钱币箱,和祭拜祈求发财之类的,都是违背儒家精神的。这简直就是把文人传统的清高,纯洁给抹上了一层铜臭味。

国子监在古代平时是不开放的。只有在状元中举,皇帝举行仪式时才开启。这足以说明状元的稀罕,也很好地解释了《儒林外史》里的范进为啥要发疯。

中午的饭菜依旧不咋样,不过至少比昨天中午的”猪食”好多了……算是”人食”吧,呵呵。晚餐倒确实不错,终于有了北京烤鸭,尽管是切成片的一小盘~

现在是北京时间21:35,是我们来到北京的第三天。这个政治文化中心的景物,既有其别具一格的雄伟庄严,也有其美中带有灰暗之处。要了解这个城市,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

到北京的第二天


今天是来北京的第二天,上午主要逛了天安门广场和故宫,下午主要逛了王府井,傍晚还在朝阳剧院看了场杂技表演。

老婆由于晕机导致的连带晕车,终于有所减轻,精神状态比昨天好多了。

今天一整日几乎都在走路,故宫里跟着导演不停地走,王府井步行街不停地逛。到现在脚也酸人也累。

今天最大的特色,不是景美,而是人多。无论天安门还是故宫,无论王府井还是其他街道,到处充斥着游人。整个世界人头攒动,直到现在一闭上眼,脑海中还是充满着人头的影子,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游客导演警察乞丐……就连上厕所,都排上长长的队伍,甚至据说女厕所放了几个桶来解决内急的……十一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黄金周啊!

午餐吃得非常差,吃饭得等很长时间不说,关键是菜不好吃。幸好我是属猪的,吃菜不挑食,杂食也随便。哎……只是老婆昨天刚晕过机,今天又没吃太多,人变憔悴了。但愿明天可以恢复。

傍晚的杂技还是挺不错的,演的比较惊险,有技术含量。像停在几乎十米高叠起来的凳子上,一辆自行车站上个五六人,摩托车在一个封闭的球笼里作惊险的上蹿下跳等等,没有好多年的功夫练就,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

北方多梧桐,街边的行道树几乎都有梧桐,这在我们这儿早已不怎么看得到了。看着一排排梧桐树,让我不由回忆起童年的时光,当年我家附近的大街上,就都是梧桐。小时候因为边走边看书,脑袋还撞到过几回呢。

现在是北京时间22:26分,明天爬长城,竟然要清晨6点出发,这行程安排太强悍啦,晚上得马上睡觉喽。先写到这儿吧,没写全的以后想到再补充。

这就是我来北京的第二天。

到北京的第一天


下午赶到虹桥机场,”幸运”地遇上飞机误点;好不容易上飞机,老婆晕机晕了一路;7点多总算到宾馆,发现两个床头灯只有一个开关,要么一起开,要么一起关;因为没按排晚餐,只好泡了方便面吃。现在是晚上9:30分,我们已身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但偏僻的宾馆和旅途的劳顿让我们丝毫感受不到首都的气氛。外面的灯红酒绿此刻与我们无关。这就是来到北京的第一天。

【转载】消失的四夷来朝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颇有感触。想当年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是多么浩大。转载此文,并非怀念百年前的时光,而是以百年前的情形对比今日。希望中国以当年拥有的,如今失去的,作为动力,重振盛世。

晚清附属国的兴亡 消失的四夷来朝

转自:中华网军事频道

清朝与周边国家存在的宗藩关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宗藩关系表面上看来是一种以小事大的不平等关系,周边国家要向清朝“称藩纳贡”;受中国的册封,并由中国踢与印玺。而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只是维系中国和周边各国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并不具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实质性内容。并且,作为宗主国的中国统治者,是以一种“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不治主义态度对待外国的、原则上并不干涉藩属国的内政。中国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作为”天朝上国”的富有与大度,总是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对朝贡者给予大量的赏赐,其价值远远超过朝贡者所进贡的物品,所以,各藩属国总是乐于来华朝贡。有时中国统治者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也对各国来华朝贡的时间和规模作出种种限制和规定。虽然有些国家有时不按规定而提前来华朝贡,中国政府也都给予了热情接待。再者,各国在来华朝贡的同时,也与中国进行了贸易往来。由此可见,清朝与周边国家的这种宗藩关系和近代西方国家间那种表面上平等,而实质上却是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西方殖民国家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那种控制与被控制、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更是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天壤之别。

一、清朝与朝鲜的关系

在清兴起以前,朝鲜与明朝保持着传统的亲密关系(明洪武元年.朱元璋遣使至朝鲜赐玺书,从而确立起两国间的宗藩关系)。l636年,皇太极率兵新征朝鲜,攻占朝鲜京都汉城,朝鲜国王李?在国家存亡之际,迫于无奈,接受了清军的条件投降,停用明朝年号,断绝与明朝的一切交往,并奉清朝为宗主。清朝定都北京以后,双方使节每年往来不断。朝鲜方面,每年除有贺冬至、贺正朔、贺圣节、纳岁币的四次固定朝贡使节外,还有多种不定期使节来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把侵略予头指向朝鲜。1876年1月,日本一方面派远征从对朝鲜进行侵略,胁迫朝鲜订约通商。另一方面派人来华交涉。当时总理衙门答称:中国向来不干预朝鲜的内政外交。日本趁此借题发挥说,中国既不过问朝鲜事务,所谓”属国”只是空名,日本决心以“自主之邦”对待朝鲜,遂于1876年2月26日迫使朝鲜签订了朝日“江华条约”。“江华条约”明显暴露了日本排斥中国在朝鲜“宗主权”的野心。此后,日本加快了侵略朝鲜的步伐,先后酿造了1882年”壬午兵变”和 1884年的”甲申政变”。”虽然由于清军的迅速行动平息了这两次事变,但日本还是趁此迫使朝鲜签订了1882年的《仁川条约》和1885年《汉城条约》,扩大了日本在朝鲜的侵*略权益。由于日本并不满足于这些利益。在其准备就绪之后;就发动了侵略朝鲜继而侵华的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确认朝鲜“独立”,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结束。

二、清朝与琉球的关系

琉球是今天日本的冲绳。自明初以来,琉球与中国的关系就很密切。清朝建立以后,琉球使节于1646年来华,受到顺治帝的接见。从此,琉球使节与清廷往来不断。1662年,清廷派遣兵科副礼官张学礼为正使出使琉球。此后,每逢琉球新王继位,都有清朝使节前往册封与庆贺、1663年(康熙二年)和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清帝两次赐印给琉球国王,乾隆所赐之印写有‘琉球国王之印”字样。直至19世纪60年代,琉球始终承认自己是清朝的藩属。1872年,日本明治天皇登极,讽示流球朝贺。琉球国王遣其子赴东京贡献方物。日本天皇下诏,以琉球为藩属,1873年又列琉球为府县。1875年5月.日本强令琉球国王停止对中国的“朝贡”,并派军队驻扎琉球;为了消失中流之间“宗藩关系”的痕迹,6月又强令琉球改用日本年号。1876年,日本在琉球设立司法机构,事实上将琉球置于其统治之下。琉球国王不堪日本的侵略压迫,于1877年4月密遣紫巾官向德宏等人来华,呈递国正密信,恳求阻止日本的吞并行径。清廷派何如璋到日本进行交涉,但未取得成果。1879年3月,日本政府派兵占领琉球,3月30日正式宣布琉球为冲绳县。1879年7月3日和23日,琉球国王又密令紫巾官向德宏两次赴天津拜谒李鸿章,请求清政府问罪于日本。10月24日,琉球耳目官毛精长等人到北京总理衙门“长跪哀号,泣血吁请”,希望清政府能在“俯怜二百年效顺属藩”的份上援救琉球。虽然清政府与日本再次进行交涉,但由于日本的蛮横和清政府的软弱,琉球终为日本所吞并。清朝与疏球的宗藩关系也就遂告结束。

三、清朝与安南的关系

安南是今天的越南,明建文帝时处在黎氏王朝的统治之下。16世纪初分裂为两个对立的封建集团.北方郑松集团控制了黎氏王朝的朝政,南方则为阮潢集团所控制。为了对付南方的阮氏集团,郑氏集团急欲结好清廷。1660年(顺治十七年),黎朝派遣使节到清朝朝贡,清朝随即同意册封黎维棋为安南国王。原来割据于安南南方的阮氏集团到17世纪末完全吞并了南方的占城国。1702车,阮福?派遣使节来中国,请求清廷册封,遭到清政府的拒绝,于是自立为王。1803年,阮福映改安南为越南国,清政府命广西按察使齐布森出使越南、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19世纪40~50年代.法国开始武装侵略越南,1862年6月强迫越南签订了第一个《西贡条约》,把越南南部六省变为法国殖民地。1874年3月,法国迫使越南签订第二次《西贡条约》,在条约中法国“承认”越南“独立自主”,但须由法国主持越南的外交,借以否认中国的”宗主权”和确立法国在越南的特权地位。1875年5月,法国将这个条约通知清政府,并要求中国约束黑旗军。清政府一再强调中国对越南的“宗主”保护责任,并指出在越军队是应越王之请去“剿匪”的。1877年,越南照例遣使来中国朝贡,法国也未加阻止。1883年,法国全面侵略越南,迫使越南签订了越法《顺化条约》,越南承认并接受法国的保护权。1884年6月,法国强迫越南签订了第二次越法《顺化条约》,确立了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中法战争结束后,1885年6月,中法正式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中法新约》),清政府承认了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放弃了对越南的宗主权。

四、清朝与苏禄、缅甸、南掌和暹罗的关系

苏禄是今天菲律宾的苏禄群岛。1726年(雍正四年),苏禄国王遣使到清廷朝贡。1754年,苏禄国王上表请以苏禄国土地、丁户编入中国版籍,乾隆帝婉言谢绝。1851年,西班牙侵占和乐岛,清朝与苏禄王国的交往遂告中断。

清朝前期曾多次派兵出征缅甸。1769年,清政府派大学士傅恒督师入缅,缅甸国王孟驳惧而求和。双方议和之后,缅甸派使节朝贡清王朝,表示臣服中国。1790年,清廷派遣使节前往缅甸封孟云为缅甸国王。从1824年起。英国开始发动了侵略缅甸的战争。在英政府制造事端挑起侵缅战争的过程中,清政府曾经提出交涉。英国政府一面推倭说事先不知中国对缅甸的主权,表示不损害中国在缅甸的权利,一面又加紧侵略缅甸。英于1885年12月派兵攻占了缅甸首府曼德勒,俘虏了缅甸国王锡袍及王后,并于1886年1月1日宣布将上缅甸并入英属印度,完成了它对整个缅甸的吞半。英国吞并缅甸之后,清政府提出了抗议,中英双方进行了谈判,1886年7月,在北京签订了《缅甸条款》,清政府承认了英国在缅甸的特权,英国同意缅甸每届十年“循例”向中国“呈进方物”。清政府虽然达到了使英国“勿阻朝贡”的谈判要求,但实际上清朝与缅甸的宗藩关系已不复存在。

南掌是今天的老挝。18世纪初,南掌发生分裂,在其北部建立了琅勃拉邦王国,清王朝仍称之为“南掌”。1927年(雍正七年),琅勃拉邦王国开始向清廷朝贡。1791年,琅勃拉邦王国遭到万象王昭南的干预,琅勃拉邦国王阿努鲁被迫逃往曼谷。不久,在清朝的帮助下,阿努鲁重新回到琅勃拉邦进行统治,直到其子曼塔图腊统治时,仍与清廷往来密切,清廷还对其颁发了敕印和诰命。1893年,琅勃拉邦沦为法国的“保护国”,清朝与南拳的宗落关系也告终结。

暹罗是今天的泰国。1652年(顺治九年)暹罗派遣使节到清朝进行朝贡,开始了两国的交往。1767年,缅甸军队入侵暹罗,攻破了暹罗的国都大城。大城王朝的达府太守披耶达信组织暹罗人民击退了入侵的缅军,重新统一了暹罗,被拥立为王。1768年,达信派遣使节到清朝,请求清廷封他为暹罗国王,但清政府认为他是乘机篡位,予以拒绝。然而,达信继续向清政府表示友好,清政府终于在1777年承认了达信建立的王朝,准许暹罗使节到清廷朝贡。在1823年(道光三年),清政府向暹罗国王拉玛二世赠送了“永奠海邦”的匾额。1855年,英国代表、香港总督鲍林强迫暹罗签订了《英暹通商条约》、(《鲍林条约》),此后法美德意等国也纷纷效法英国,强迫暹罗签订了类似的条约。暹罗沦为了西方殖民国家的半殖民地,与清朝的宗蕃关系也渐告结束。

五、清朝与浩罕、阿富汗地区的关系

浩罕是18世纪乌兹别克人在中亚建立的封建汗国。1759年(乾隆二十四),清军在追击新疆叛匪大小和卓的过程中与浩罕汗额尔德尼直接发生关系。额尔德尼主动以外藩附属于清朝,向清廷朝贡不绝。至19世纪初,浩罕在表面上仍装模作样地向清朝表示“恭顺”,而实际上却不断向中国侵略,吞食中国领土。1876年,沙俄吞并浩罕国,置费尔干省。浩罕与清朝的宗藩关系也就不复存在。

清朝初年,阿富汗地区处于分裂状态。1759年,巴达克山东面的博罗尔都遣使向清朝朝贡。1878年,英国占领阿富汗,清朗与阿富汗的交往遂告中断。清朝与周边国家的宗藩关系及终止情况大体如此。另外,关于西藏和外蒙古的问题也需在此一谈。众所周知,清政府在西藏和外蒙古行使的是完全的主权。而当时的英俄等国则一直妄图以宗主权代替中国在上述地区的主权。英国一再否认中国在西藏的主权,认为清政府在西藏只拥有宗主权。英国这种不顾事实的说法,遭到了清政府的坚决反对,其阴谋也一直未能得逞。在外蒙古独?立之前,中国在外蒙古行使的也是完全的主权。辛亥革命后。俄国策动外蒙古“独立”,迫使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同俄国订立《中俄声明文件》,使中国政府丧失了在外蒙古的领土、主权,只保留了一个宗主权的虚名.严重侵害了中国的利益。因此,对于主权和宗主权这一问题,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决不能因为清朝拥有对周边国家的宗主权,而把中国拥有主权的地区也说成是宗主权。我们必须坚决反对把宗主权与主权混为一谈,坚决反对以宗主权代替主权。

六、尼泊尔,数千年中华帝国的最后一个宗藩

清王朝和尼泊尔的宗藩关系是非常现实的国际战略关系。

清前期,拉达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皆为中国藩属。后英印展开对这些国家的兼并和侵略,诸国纷纷向中国告急。但其文报中将英印称为“披楞”,昏聩闭塞的清王朝竟然不知道“披楞”就是英国,以为是一个什么远方的小国,而没有予以理会。拉达克、哲孟雄、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外诸国相继沦英,英国进一步将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西藏和尼泊尔。此时的清王朝已对国际形势有了明确了解,制定了结好尼泊尔,维护其藩属地位以遏制英印侵略和政策。尼泊尔也惩于南麓诸国相继沦亡的殷鉴,积极维护和中国的关系。中尼的宗藩关系从国际法上大大延缓了英印侵略尼泊尔的进度,对我国西藏也是一种很现实的保护。太平天国运动扰乱大清国,尼泊尔曾上书清廷要求出兵携带大炮到中国内地助剿。中国婉拒。

民国建立后,袁世凯曾想邀请尼泊尔加入五族共和,可惜尼泊尔当时已为英印所控制。

秋之凉


渐凉的秋意让人备感凉爽,有种想窝在被窝里懒懒的再睡一觉的冲动。想念老公暖暖的,温馨的怀抱,要是现在能抱会那该有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