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对网上议论《南京照相馆》的一些想法

就快到9月18号了。

之所以记着这个日子,不光是因为这是当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更是因为,当前网上谈论火热的电影《731》,会在本月18号放映。所以非常期待去看一看这部电影。

不过,今天的话题,不是说《731》,而是想讨论一下前阵子热播的电影《南京照相馆》。

《南京照相馆》我在上个月去看过,感觉剧情非常震撼,结尾也非常感人,更重要的是,里面播出的那些照片,就是日寇自己拍的罪证照,全是真实的,整件保护罪证照片的故事,也是真实发生过的。所以,这是一部真实的,精彩的电影。

但让我震惊的是,这部影片一出来,网上竟然有各种雷人的论调,这些论调,在以往的同类型影片中是不曾有过的,甚至可以说,我从小到大,看这类影片,从来没有想到/遇到过这些论调。

这些论调大概有三类:第一,太血腥,不适合孩子看;第二,孩子看了发生了不良反应,如回家后撕毁日本动漫卡片等行为;第三,影片不真实,抹杀西方人在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中国人的功绩,特别是结尾把照片带出去的剧情是假的,带出照片的是西方人。这三个论调,第一个和第二个其实是同一个问题。

那么,我想有必要针对这些论调说一说。

第一,关于影片适不适合孩子看的观点:这什么奇葩观念,当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小学的时候,学校就组织过看电影《南京1937》,当时那部《南京1937》更血腥,但同学们看完就是很震惊,愤怒,也没有其他啥不良反应,我们回来还要写观后感作为作业,我记得我写的观后感还被老师表扬了,说写得很好,当众朗读示范了呢。

这类爱国主义教育片,那个年代谁会想适不适合小学生看呀,根本不去想的,谁想适不适合的,那是思想有问题,要作检讨的!我们当年小学生也是看得气血上头,但大家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知道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

现在咋回事,人都这么矫情了,还适不适合孩子看呢,我们当年小学的时候怎么看的,现在的孩子接触的大尺度的媒体可能比我们当年还多呢,有啥不适合的,可笑!

第二,关于孩子看了后发生了撕毁日本动漫的举动:这不是什么不良反映,这是一位孩子内心的正义被点燃了!从另一方面来说,有些孩子看完《南京照相馆》后,撕日本的动漫卡牌,玩偶什么的,我看这其实就是现代日本人的责任!他们把动漫,玩偶等文化输入中国,但为什么不在输入这些文化的同时,也一起输入赎罪文化呢?!把当年对中国的侵略和屠杀也以实事求是,诚恳赎罪的态度,和这些动漫玩偶一起,告知中国孩子。

但凡日本一开始就真诚赎罪,让中国孩子在接触日本动漫等文化的同时,也了解到日本曾经的罪恶,和如今的悔罪,那么,中国孩子本身心理上就是有个准备,情绪就不会那么大,那么敏感了。而如今呢,日本人输入他们的动漫给中国的孩子,但他们有对中国的孩子输入过日本对曾经侵略行径的悔吗?没有,一点都没有!以至于电影真相一出,弄得中国孩子反应这么激烈。

所以,这本质上,就是现代日本人自己的错,他们只知道传播动漫文化,不知道传播赎罪历史,这是他们自己造成的结果!

第三,关于剧情抹杀西方人保护中国人的功绩,及结尾剧情把照片带出去是编造的问题:首先,导演并未抹杀西方人的功绩,因为这部影片讲的是中国人保护罪证照片的故事,而不是西方记者揭露日寇罪行的故事,因此,没有安排西方人的相关内容。

西方人当年保护中国人是发生过的,但中国人保护罪证照片也是发生过的,这是两件不同的事,现在影片讲的是后者,不等于抹杀前者。这就像你在上语文课,总不能忽然讲起数学课来了吧,虽然数学和语文同样重要。

另外,关于结尾把照片带出去的剧情是假的问题,怎么说呢,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可以有适当的艺术改编嘛。

国外拍摄的反映纳粹集中营的影片《美丽人生》,原型是鲁比诺·萨尔莫尼。但他根本就没有妻儿,在集中营的斗争主要是为了他自己个人的生存。但电影完全表现的,却是他为了保护孩子而牺牲的故事。连人物生活轨迹都改了,凭空多出了一个老婆和一个孩子,且以“保护孩子”为剧情,这不是“胡编乱造”吗?但大家会觉得《美丽人生》不是一部反映纳粹残暴和集中营犹太人努力生存的好电影吗?

还有一部反映纳粹集中营生活的《波斯语课》,故事原型,事件发生地是东线战场,但结局中,主角却出现在了英军指挥部接受盟军问询。而历史上解放东线战场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英军,而是苏联军队,也就是说,主角所在的集中营,是苏联人解放的,而英美军队所在的是西线战场。这根本就是改编捏造的。而且严重点讲,是“抹杀苏联的功绩,拔高英美西方国家”!但大家会觉得《波斯语课》不是一部反映纳粹残暴和集中营犹太人努力生存的好电影吗?

相比《美丽人生》整个剧情都是编的,《波斯语课》人物结局地点是改编的,《南京照相馆》中“将照片送给外国媒体”这段改编的剧情,只占了整个电影最后的一两分钟时间,整个电影有137分钟,试问,为何因为1、2分钟的改编,而否认135分钟的实事呢?!

另外,如果说改编的离谱,那阿昌的死不就更离谱了吗,因为原型罗瑾和吴旋没有死。还有那伊藤秀夫和阿昌的交际也更是编造的了,因为伊藤秀夫的原型是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他根本就没有和罗瑾和吴旋有过交往,那编的岂不是更离谱?

所以,这类电影,在不违背基本剧情和历史框架的前提下,有一二处改编,不是不可以。我想,诸如《美丽人生》,《波斯语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好电影,大家肯定是无疑义的。那么同样是改编,为什么到了中国人自己导演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中,就有那么多挑剔了呢?总不能是因为前二者是西方人拍的,后者是中国人呢拍的,西方人拍的总比中国人拍的好吧?这不就是崇洋媚外嘛。

《南京照相馆》,无论这部电影有多少瑕疵,依旧不失为一部近几年来,同类影片中,唯一能感动观众的绝好的爱国主义影片!而网络上之所以有这么多非议,或许真相就是,这部影片太优秀了,触动了日本右翼势力,或某些社会公知的神经,他们按捺不住了!

想想也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又不是头一次拍了,前有九十年代,也就是我当年看过的老版《南京1937》,后有前几年的《贝拉日记》,《金陵十三钗》等等。而那些影片,怎么不见得网络上有那么多非议呢?!

劳动人民永远应当值得尊重

今天看到一个很傻逼的新闻,一个坐地铁的男子,因为嫌弃旁边坐着的一位乘客衣服脏,竟然出口骂人。

这时另一位女乘客勇敢地站出来,为那位衣服脏的男乘客打抱不平,并说:我愿意跟他挨着!

这位女乘客的行动,真是令人称赞👍而那个嫌弃人家脏的地铁男,真是令人不齿👎

有些人就是自私,只想到自己舒不舒服,就像那个地铁男,他难道没想过,那位衣衫脏乱的男子,或许是位工人,因为干活,身上就非常脏了。

人家难道就想穿这么脏出来吗?还不是因为工作,因为赚钱!人家一天辛辛苦苦地干活,哪有时间或条件换身好衣裳再来挤地铁?!

而那位称愿意挨着的女士,就显得非常高尚啦!这才是人应有的品格!应当赞扬和鼓掌👏

想起课文上读过的一篇文章,周总理都能和掏粪工人握手呢,这个地铁男觉得自己很高贵吗?坐个地铁,还坐出优越感来了呀…

劳动人民永远是应当值得尊重的,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还是未来。这是一个社会应有的底线。

另外,地铁男的这种行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估计是要被拉上台批斗的,妥妥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看不起广大劳动人民🙄

对“女德班”的感想

近来,社会上频频出现这样的新闻,某地开设了女德班,教授妇女顺从丈夫,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还得逆来顺受,就差没有到古人的三从四德地步了。这样的现象出现真是令人吃惊。仿佛社会一下子回到了满清或者之前的封建王朝。国家提倡了几十年的男女平等观念,突然就像是付之东流般。

女德班的出现,并存的是以传播传统文化为幌子。说起传统文化,我就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我也希望恢复古人社会清明,长幼有序,民风淳朴的社会。但是,如此这般宣扬女子是地,男子是天,女子就得服从男子,接受打骂,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能穿开放一点的服饰,不能有强硬的性格,甚至据说,点外卖都是不守妇道的象征。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实在让人捉急,这哪是恢复传统文化礼仪呢,简直是恢复奴隶制社会,甚而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嘛。感觉就好比某些宗教极端主义让妇女穿黑袍,不准和别的男人接触那样,到了这种地步了。

妇女天性是该温柔贤良,这我也同意。但仅是天性如此,并不可参杂其它过分的荒唐的“礼仪”。过分地极端地强调顺畅男性,这本身就是个极端主义的思维。而且,以国学为名,如此宣传,会然人误以为国学就是这么个糟粕,让那些不了解国学的人们,对国学产生误解,反而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宣扬,这是在帮传统文化的倒忙,抹黑传统文化啊!

那些宣扬女子无条件顺从男子的“讲师”,不知是宣扬的哪门子国学和传统文化,他们只知道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却一定不知道“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自先秦以来,以至满清。是在不断发展的,并无定数。明朝后期已经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了,如果不是清朝入主中原,误国百年,相信一定会出现开放民主的传统文化,对妇女的束缚也不会在满清时代那样牢固了。明末已经出现具有一定民主思想的黄宗羲的《原君》,这就是一个例子。那么,为什么某些宣传传统文化的讲师们,会以女德为宣传点切入呢,或者说他们为什么不去宣传屈原,岳飞之忠,包龙图之正,史可法独守扬州之烈呢,又为什么不去宣扬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呢?难道这些就不算传统文化了吗?我想这还是讲师们的私欲所致,他们在以自己的个人利益,或者以自己为代表的阶层的利益出发,宣扬有利于他们的所谓的传统文化。

因为宣传屈原,包龙图等人物的思想,就意味着宣扬不听领导错误指示,是非分明一意孤行的“忠”臣,而这种刚直的“忠”,对他们来说没啥好处;而宣扬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我想他们大概不大了解那段历史,即使了解,也不会去宣扬,因为宣扬就意味着打破了明末之前古板迂腐的传统思想,而那种古板迂腐的传统思想,对那些讲师来说,才是真正需要的思想,才是在他们眼里“真正”的传统文化。

于是,宣传女德的好处也就不言而喻了,有大男子主义的男性可以轻易地控制女性,哪怕是强势的女性,如果接受了这类女德的洗脑,那么男性就不必在乎自己任何不道德的举动,会对对方女性造成什么伤害了,反正女人都逆来顺受了,而且还能过一把奴隶主的瘾,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啊……

总之一句话,他们不是在真正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是在宣传自己的私人欲望,他们所谓的传统文化,是包裹在他们私欲内里外的一层伪装的外套。他们在抹黑中国传统文化,误导民众,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变成第二个让女人蒙面穿黑袍的宗教极端主义。中国的传统文化本来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化之一,有先进的思想,当然也有落后的糟粕,他们好讲不讲,尽挑糟粕的讲,给弄得乌烟瘴气,歪曲殆尽。

人类社会总是在进步的,历史潮流,滚滚而来,任何违背历史发展的思潮,终将被打入历史的冷宫。女德已经随着封建王朝的覆灭而覆灭了,现在再提起,应该不会有很多妇女受骗上当被洗脑了。只是,社会上还是有这样那样的“大师”在宣传这这类思想,还是有部分女性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欣然接受这种思想。这是需要全社会值得警惕的。

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任重道远,我们昨天继承的思想,就是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我们今天传播的思想,就是明天的传统文化。是选择宣扬糟粕误人子弟之路,还是选择发扬光大真正的中华文明之路,是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重要的抉择。

我们要沿着明末思想家们的民主萌芽思想这条路走下去,沿着先秦至今一切先进的思想走下去,去除糟粕,改良传统。让今天继承了先贤思想的传统文化,变成未来后代向我们学习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