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9 月, 2025

对网上议论《南京照相馆》的一些想法

就快到9月18号了。

之所以记着这个日子,不光是因为这是当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更是因为,当前网上谈论火热的电影《731》,会在本月18号放映。所以非常期待去看一看这部电影。

不过,今天的话题,不是说《731》,而是想讨论一下前阵子热播的电影《南京照相馆》。

《南京照相馆》我在上个月去看过,感觉剧情非常震撼,结尾也非常感人,更重要的是,里面播出的那些照片,就是日寇自己拍的罪证照,全是真实的,整件保护罪证照片的故事,也是真实发生过的。所以,这是一部真实的,精彩的电影。

但让我震惊的是,这部影片一出来,网上竟然有各种雷人的论调,这些论调,在以往的同类型影片中是不曾有过的,甚至可以说,我从小到大,看这类影片,从来没有想到/遇到过这些论调。

这些论调大概有三类:第一,太血腥,不适合孩子看;第二,孩子看了发生了不良反应,如回家后撕毁日本动漫卡片等行为;第三,影片不真实,抹杀西方人在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中国人的功绩,特别是结尾把照片带出去的剧情是假的,带出照片的是西方人。这三个论调,第一个和第二个其实是同一个问题。

那么,我想有必要针对这些论调说一说。

第一,关于影片适不适合孩子看的观点:这什么奇葩观念,当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小学的时候,学校就组织过看电影《南京1937》,当时那部《南京1937》更血腥,但同学们看完就是很震惊,愤怒,也没有其他啥不良反应,我们回来还要写观后感作为作业,我记得我写的观后感还被老师表扬了,说写得很好,当众朗读示范了呢。

这类爱国主义教育片,那个年代谁会想适不适合小学生看呀,根本不去想的,谁想适不适合的,那是思想有问题,要作检讨的!我们当年小学生也是看得气血上头,但大家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知道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

现在咋回事,人都这么矫情了,还适不适合孩子看呢,我们当年小学的时候怎么看的,现在的孩子接触的大尺度的媒体可能比我们当年还多呢,有啥不适合的,可笑!

第二,关于孩子看了后发生了撕毁日本动漫的举动:这不是什么不良反映,这是一位孩子内心的正义被点燃了!从另一方面来说,有些孩子看完《南京照相馆》后,撕日本的动漫卡牌,玩偶什么的,我看这其实就是现代日本人的责任!他们把动漫,玩偶等文化输入中国,但为什么不在输入这些文化的同时,也一起输入赎罪文化呢?!把当年对中国的侵略和屠杀也以实事求是,诚恳赎罪的态度,和这些动漫玩偶一起,告知中国孩子。

但凡日本一开始就真诚赎罪,让中国孩子在接触日本动漫等文化的同时,也了解到日本曾经的罪恶,和如今的悔罪,那么,中国孩子本身心理上就是有个准备,情绪就不会那么大,那么敏感了。而如今呢,日本人输入他们的动漫给中国的孩子,但他们有对中国的孩子输入过日本对曾经侵略行径的悔吗?没有,一点都没有!以至于电影真相一出,弄得中国孩子反应这么激烈。

所以,这本质上,就是现代日本人自己的错,他们只知道传播动漫文化,不知道传播赎罪历史,这是他们自己造成的结果!

第三,关于剧情抹杀西方人保护中国人的功绩,及结尾剧情把照片带出去是编造的问题:首先,导演并未抹杀西方人的功绩,因为这部影片讲的是中国人保护罪证照片的故事,而不是西方记者揭露日寇罪行的故事,因此,没有安排西方人的相关内容。

西方人当年保护中国人是发生过的,但中国人保护罪证照片也是发生过的,这是两件不同的事,现在影片讲的是后者,不等于抹杀前者。这就像你在上语文课,总不能忽然讲起数学课来了吧,虽然数学和语文同样重要。

另外,关于结尾把照片带出去的剧情是假的问题,怎么说呢,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可以有适当的艺术改编嘛。

国外拍摄的反映纳粹集中营的影片《美丽人生》,原型是鲁比诺·萨尔莫尼。但他根本就没有妻儿,在集中营的斗争主要是为了他自己个人的生存。但电影完全表现的,却是他为了保护孩子而牺牲的故事。连人物生活轨迹都改了,凭空多出了一个老婆和一个孩子,且以“保护孩子”为剧情,这不是“胡编乱造”吗?但大家会觉得《美丽人生》不是一部反映纳粹残暴和集中营犹太人努力生存的好电影吗?

还有一部反映纳粹集中营生活的《波斯语课》,故事原型,事件发生地是东线战场,但结局中,主角却出现在了英军指挥部接受盟军问询。而历史上解放东线战场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英军,而是苏联军队,也就是说,主角所在的集中营,是苏联人解放的,而英美军队所在的是西线战场。这根本就是改编捏造的。而且严重点讲,是“抹杀苏联的功绩,拔高英美西方国家”!但大家会觉得《波斯语课》不是一部反映纳粹残暴和集中营犹太人努力生存的好电影吗?

相比《美丽人生》整个剧情都是编的,《波斯语课》人物结局地点是改编的,《南京照相馆》中“将照片送给外国媒体”这段改编的剧情,只占了整个电影最后的一两分钟时间,整个电影有137分钟,试问,为何因为1、2分钟的改编,而否认135分钟的实事呢?!

另外,如果说改编的离谱,那阿昌的死不就更离谱了吗,因为原型罗瑾和吴旋没有死。还有那伊藤秀夫和阿昌的交际也更是编造的了,因为伊藤秀夫的原型是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他根本就没有和罗瑾和吴旋有过交往,那编的岂不是更离谱?

所以,这类电影,在不违背基本剧情和历史框架的前提下,有一二处改编,不是不可以。我想,诸如《美丽人生》,《波斯语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好电影,大家肯定是无疑义的。那么同样是改编,为什么到了中国人自己导演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中,就有那么多挑剔了呢?总不能是因为前二者是西方人拍的,后者是中国人呢拍的,西方人拍的总比中国人拍的好吧?这不就是崇洋媚外嘛。

《南京照相馆》,无论这部电影有多少瑕疵,依旧不失为一部近几年来,同类影片中,唯一能感动观众的绝好的爱国主义影片!而网络上之所以有这么多非议,或许真相就是,这部影片太优秀了,触动了日本右翼势力,或某些社会公知的神经,他们按捺不住了!

想想也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又不是头一次拍了,前有九十年代,也就是我当年看过的老版《南京1937》,后有前几年的《贝拉日记》,《金陵十三钗》等等。而那些影片,怎么不见得网络上有那么多非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