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随笔 – 索梦部落

文字随笔

我想用笨拙的笔调,描绘文学的世界 ^_^

对网上议论《南京照相馆》的一些想法

就快到9月18号了。

之所以记着这个日子,不光是因为这是当年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更是因为,当前网上谈论火热的电影《731》,会在本月18号放映。所以非常期待去看一看这部电影。

不过,今天的话题,不是说《731》,而是想讨论一下前阵子热播的电影《南京照相馆》。

《南京照相馆》我在上个月去看过,感觉剧情非常震撼,结尾也非常感人,更重要的是,里面播出的那些照片,就是日寇自己拍的罪证照,全是真实的,整件保护罪证照片的故事,也是真实发生过的。所以,这是一部真实的,精彩的电影。

但让我震惊的是,这部影片一出来,网上竟然有各种雷人的论调,这些论调,在以往的同类型影片中是不曾有过的,甚至可以说,我从小到大,看这类影片,从来没有想到/遇到过这些论调。

这些论调大概有三类:第一,太血腥,不适合孩子看;第二,孩子看了发生了不良反应,如回家后撕毁日本动漫卡片等行为;第三,影片不真实,抹杀西方人在南京大屠杀中保护中国人的功绩,特别是结尾把照片带出去的剧情是假的,带出照片的是西方人。这三个论调,第一个和第二个其实是同一个问题。

那么,我想有必要针对这些论调说一说。

第一,关于影片适不适合孩子看的观点:这什么奇葩观念,当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小学的时候,学校就组织过看电影《南京1937》,当时那部《南京1937》更血腥,但同学们看完就是很震惊,愤怒,也没有其他啥不良反应,我们回来还要写观后感作为作业,我记得我写的观后感还被老师表扬了,说写得很好,当众朗读示范了呢。

这类爱国主义教育片,那个年代谁会想适不适合小学生看呀,根本不去想的,谁想适不适合的,那是思想有问题,要作检讨的!我们当年小学生也是看得气血上头,但大家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知道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

现在咋回事,人都这么矫情了,还适不适合孩子看呢,我们当年小学的时候怎么看的,现在的孩子接触的大尺度的媒体可能比我们当年还多呢,有啥不适合的,可笑!

第二,关于孩子看了后发生了撕毁日本动漫的举动:这不是什么不良反映,这是一位孩子内心的正义被点燃了!从另一方面来说,有些孩子看完《南京照相馆》后,撕日本的动漫卡牌,玩偶什么的,我看这其实就是现代日本人的责任!他们把动漫,玩偶等文化输入中国,但为什么不在输入这些文化的同时,也一起输入赎罪文化呢?!把当年对中国的侵略和屠杀也以实事求是,诚恳赎罪的态度,和这些动漫玩偶一起,告知中国孩子。

但凡日本一开始就真诚赎罪,让中国孩子在接触日本动漫等文化的同时,也了解到日本曾经的罪恶,和如今的悔罪,那么,中国孩子本身心理上就是有个准备,情绪就不会那么大,那么敏感了。而如今呢,日本人输入他们的动漫给中国的孩子,但他们有对中国的孩子输入过日本对曾经侵略行径的悔吗?没有,一点都没有!以至于电影真相一出,弄得中国孩子反应这么激烈。

所以,这本质上,就是现代日本人自己的错,他们只知道传播动漫文化,不知道传播赎罪历史,这是他们自己造成的结果!

第三,关于剧情抹杀西方人保护中国人的功绩,及结尾剧情把照片带出去是编造的问题:首先,导演并未抹杀西方人的功绩,因为这部影片讲的是中国人保护罪证照片的故事,而不是西方记者揭露日寇罪行的故事,因此,没有安排西方人的相关内容。

西方人当年保护中国人是发生过的,但中国人保护罪证照片也是发生过的,这是两件不同的事,现在影片讲的是后者,不等于抹杀前者。这就像你在上语文课,总不能忽然讲起数学课来了吧,虽然数学和语文同样重要。

另外,关于结尾把照片带出去的剧情是假的问题,怎么说呢,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可以有适当的艺术改编嘛。

国外拍摄的反映纳粹集中营的影片《美丽人生》,原型是鲁比诺·萨尔莫尼。但他根本就没有妻儿,在集中营的斗争主要是为了他自己个人的生存。但电影完全表现的,却是他为了保护孩子而牺牲的故事。连人物生活轨迹都改了,凭空多出了一个老婆和一个孩子,且以“保护孩子”为剧情,这不是“胡编乱造”吗?但大家会觉得《美丽人生》不是一部反映纳粹残暴和集中营犹太人努力生存的好电影吗?

还有一部反映纳粹集中营生活的《波斯语课》,故事原型,事件发生地是东线战场,但结局中,主角却出现在了英军指挥部接受盟军问询。而历史上解放东线战场的军队,根本就没有英军,而是苏联军队,也就是说,主角所在的集中营,是苏联人解放的,而英美军队所在的是西线战场。这根本就是改编捏造的。而且严重点讲,是“抹杀苏联的功绩,拔高英美西方国家”!但大家会觉得《波斯语课》不是一部反映纳粹残暴和集中营犹太人努力生存的好电影吗?

相比《美丽人生》整个剧情都是编的,《波斯语课》人物结局地点是改编的,《南京照相馆》中“将照片送给外国媒体”这段改编的剧情,只占了整个电影最后的一两分钟时间,整个电影有137分钟,试问,为何因为1、2分钟的改编,而否认135分钟的实事呢?!

另外,如果说改编的离谱,那阿昌的死不就更离谱了吗,因为原型罗瑾和吴旋没有死。还有那伊藤秀夫和阿昌的交际也更是编造的了,因为伊藤秀夫的原型是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他根本就没有和罗瑾和吴旋有过交往,那编的岂不是更离谱?

所以,这类电影,在不违背基本剧情和历史框架的前提下,有一二处改编,不是不可以。我想,诸如《美丽人生》,《波斯语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好电影,大家肯定是无疑义的。那么同样是改编,为什么到了中国人自己导演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中,就有那么多挑剔了呢?总不能是因为前二者是西方人拍的,后者是中国人呢拍的,西方人拍的总比中国人拍的好吧?这不就是崇洋媚外嘛。

《南京照相馆》,无论这部电影有多少瑕疵,依旧不失为一部近几年来,同类影片中,唯一能感动观众的绝好的爱国主义影片!而网络上之所以有这么多非议,或许真相就是,这部影片太优秀了,触动了日本右翼势力,或某些社会公知的神经,他们按捺不住了!

想想也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又不是头一次拍了,前有九十年代,也就是我当年看过的老版《南京1937》,后有前几年的《贝拉日记》,《金陵十三钗》等等。而那些影片,怎么不见得网络上有那么多非议呢?!

关于中俄为何走得近,以及俄美哪国对华更有威胁等话题

网上有人说为什么中国和俄罗斯走得这么近,难道忘了当年俄罗斯掠夺中国领土,杀害中国老百姓的事吗?

还有人觉得美国好,美国没有侵略过中国……

好吧,现在我用《三国演义》的故事,给大家说一说关于这类话题:

三国演义中,刘备是怎么失败的?

诸葛亮定下“联吴抗魏”计策,和吴国交好。

但后来吴国抢占了荆州,杀了关羽。

夺地,杀人,刘备大怒,伐吴。

结果兵败,身死白帝城。

吴国好吗?当然不好,而且很坏,抢蜀国土地,杀蜀国将士。

但为什么不能和吴国翻脸,甚至还需要继续联吴?

因为要联合吴国击败魏国。

为什么击败魏国比和吴国翻脸还重要?

魏国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断送汉室矣。

今之中国,蜀也,俄罗斯,吴也,美国,魏也。

联吴抗魏,即联俄制衡美国;

吴国夺荆州,即俄国抢海参崴,伯力,外东北,阴谋分裂外蒙,唐努乌梁海等;

吴国杀关羽,即俄国残杀东北民众,海兰泡,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

魏国挟天子以令诸侯,即美国架空联合国,以世界警察自居,横加干涉他国;

魏国将断送汉室,即美国科技霸凌,长臂管理,制裁中国科技企业,限制中国芯片等多项高科技发展,进而妄图锁死中国科技,断送中国未来发展。

夺地杀人之仇,虽九世犹可报也;

然,科技发展一旦被锁死,虽有报仇之心,却再无报仇之力也!

又譬如:有一人,抢你家业杀你亲人;又有一人,废你武功,

试问,抢家杀亲之人害你最甚,还是废你武功之人害你最甚?

武功在,仇终可报,武功废,虽有复仇之志亦无复仇之力也!

俄国,曾夺地杀人;美国,将封锁科技,

孰轻孰重,明眼人即能管窥一二。

今俄美不和,正如吴魏相争,

联吴抗魏,即联俄国制衡美国。

既已联俄,旧事休提,他日强盛,终可复仇。

既如此,岂可以俄人曾屠戮中华之往事,喋喋不休,以致中俄徒生矛盾,犹似刘备伐吴之短见?

当然,海参崴,伯力,庙街……旧事确不可忘,传言后世,终有一日定要取回!

只是为了如今的国际局势。眼光放长远,忍一时,方可赢未来。

注:以上言论,不涉及俄、美普通老百姓。仅针对俄、美政府,及其所实施的历史和今后政策行为。中、俄、美普通老百姓一定要世代友好,团结!

2018年的最后一天

2018年的最后一天,寒冷骤然而至。昨夜的雪,无声地下了一晚上。今晨向窗外望去,树木山川,车顶屋檐,皆是一片银装素裹。虽然昨夜的雪不是很大,至少路面上并无积雪,但气温毕竟骤降,整个世界仿佛被装进了冰箱里。幸好没有往年那般北风的肆虐,不然真是要寒到彻底了。

2018年的最后一天,就将在这寒冷中飘然而过了。既然是公历年的最后一天,那么回忆这一年的经历,应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回想起来,整个2018年,我似乎也未做过什么特别的事。经历过的,无论愉快和不愉快的,都将过去;还未曾到来的,只能是憧憬和祈愿。

整个2018年,体会最深的,竟还是一个字:病。是的,阿嫩生病,就医,住院,一系列的这类事件,构成了家庭中2018的主旋律。记得自从大年三十开始,阿嫩就不幸发烧了。然后就是一路病过来,不止是阿嫩,家里的其他人也陆陆续续地生病,看医生。就比如爸爸,感冒咳嗽了两个多星期,挂针就挂了一个多星期。那段时间,是我每天送他去医院挂针,每天向单位请假。后来

看来,健康确实是最重要的。一年365天,如果天天无病不用去医院,那即是平安。

2018年的最后一天就将过去了。每年的最后一天,都会在此写这样一篇关于年末的日志。我也说不清为什么要写,只是觉得,即便不是为了回忆往昔,亦是要记住岁月的蹉跎,时光的流逝,人生的旅程吧。

旅途中应有良好的修养品味

人们常说外出旅游途中,需要遵守文明规范。长期以来无论是网上还是报纸上,总会出现一些国人在旅途中的各种 不文明现象。

其实对于旅途中应该遵守的文明规范,大多数国人已经牢记在心了。比如不可随地大小便,不可在景点古迹的建筑物,或树木上乱涂乱刻,不可随意采摘花草,排队遵守秩序等等,违反这些文明行为的现象,在近几年已经有很大的改善。

但有一个现象,或许之前未曾意识到,如今却同样被普遍地体现出来,这就是某些国人在旅游途中的修养品味问题。说到这个,可以举两个例子。

在旅途中,每个团队都围成一桌就餐吃饭,很多外国团队在吃饭过程中井然有序,或者鸦雀无声,或者轻声,优雅地谈论一些话题。而某些国人旅游团,围在一桌吃饭,高声吵嚷地相互说话,甚至酒兴大发之余,叫喊着猜拳,劝酒。整个就餐大厅,响亮地弥漫着他们的吼叫声,猜拳的口令声,劝酒声。整个一幅粗俗的氛围。与一些外国游客优雅就餐的场景做了一个鲜明的对比,惹得整个餐厅就餐的游客都对他们“刮目相看”……

另一个例子是,在外出旅游中,经常会有观看当地民俗表演的项目。某次在一个歌舞表演的场所里,大家都兴致勃勃地观看着这些民俗表演,而一些中国游客或许是对这些表演不感兴趣,或看不懂吧,就自顾自地围成一桌,打起牌来。打牌也就罢了,却还边打边发出很大的声响,口中报着出牌的术语,还越来越带劲,仿佛这是个棋牌室,或是个赌场,根本无视其他观众正在看表演。最后,一些外国游客实再忍不住了,纷纷指责这些打牌的国人。

以上现象,归根到底,其实就是某些国人的修养和品味问题。旅游是件高兴的事,在途中嬉笑打闹也是正常的。但还是需要分清场合。此外在平时,我们也需要多接触和了解一些文化艺术,培养自身对文化艺术的兴趣,提高修养,远离一些粗鄙的爱好。这样,在旅途中,才能更好地欣赏高端艺术,才能不至于在音乐厅或其他艺术表演场合中,与别人的品味格格不入。

道德文明的提升,需要严惩越过道德底线的人

近日,有一则新闻在网上传播得很火,同时也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愤怒。一位女子不慎丢失了手机,被另一位大妈捡到了。大妈张口要2000元,才肯将手机还给该女子。由于双方谈妥不了这个价格,大妈竟然当场将手机摔碎。这件事传到网上后,点燃了网友们的怒火。大家一致谴责这名大妈的恶劣行径。

对于这个事件,网上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公安部门也已经结案,算是告一段落了。但我还是想发布一下自己的感想。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美德。虽然在这个市场经济主导的社会,捡到他人的财物,适当地索取一些报酬,也并非不可。但一味地索要与捡到物品价值不相符合的高额报酬,甚至在失主不同意支付报酬的情况下,将物品损毁作为泄愤之举,无疑不仅仅是不道德这么简单了,甚至已经违反了法律,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在本事件中,大妈怒摔手机,本已违法,只因后来经协调,双方各退一步,失主未再继续追究,这才使这名大妈逃过了法律的制裁。但这名大妈还是应该受到良心的谴责。在这个“老人扶不起,不是老人变坏,而是坏人变老了”的社会现象横行的时代,大妈摔手机事件无疑更印证了这一现象。

我认为,要解决这类现象,除了大力宣传社会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道德文明观之外,更要对公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发生这类事件后,对恶行应当有零容忍的处理态度。本次事件中虽然双方最终和解了,但这未必是最佳的结果。在人性化的处理方式之外,还应当有一个法律的威严,让大家都知道过度“拾金昧财”,甚至故意破坏他人财物需要承担什么法律后果。使前人受到惩戒,后人得到教训,让那些和这名大妈有相同思想观念的人,将来遇到这种事,不敢肆无忌惮。

道德文明的提升靠的是教育,而惩罚越过道德底线的人,让大家都看到惩罚的结果,正是这种教育的形式之一。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更加自觉地遵守道德文明。如今,摔手机的大妈未得到应有的惩罚,在社会上,不知有多少人有着和这名大妈一样的贪财思想,也不知将来会不会再次出现这类破坏社会风气,严重损害公共道德的事件。

只能说,宣扬道德文明,使人人都拥有优良的道德思想,这条漫漫长路还任重道远。

夕影

晴空夜将临,远山艳妆新。匆匆摄此照,细细赏美景。夕阳易捕获,岁月难留影。韶华白驹里,暮云飞渡间!